自卑、性格内向、胆小紧张、社交恐惧症怎么治

  • 经验畅谈
  • 2024-09-02

Kuinn免费答

你说的,自卑、性格内向、胆子胆小、紧张害怕、社交恐惧症。这让Kuinn很为难的,短短千字的文章怎么能快速给你提可行性的建议,对不对?

这个问题过于笼统,可以参考往期公众号中发布的文章,按格式描述自己的困惑和诉求,详描述一些场景方便我的分析,进而提出可行性强的改善方法。

那我就做个简要、“全面”的回答吧。

【一、关于自卑】

自卑需要慢慢改善,重新拾回自信需要舍弃“我不行、失败了怎么办”的框架,多方面的努力。自信这种心理体验可以来源于很多生活中的细节的成功。先从你擅长的领域,找到你自己闪光点,激发成功的积极情绪的体验。然后再迁移到其他生活领域……

回想一下自己的自卑最初形成的原因、场景,想想如何突破自己,做自己担心做不好的事情,由简入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下大胖子。既然自卑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那要变成一个自信的人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吧?

【二、关于内向】

内向不一定是坏事,但你的界定的标准是什么?对你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心理学上,内向是指一个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心理学家艾森克是这样描述内向的人:

“他们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朋友以外的人都保持一定距离。做事比较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

“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遵循伦理观念。做事可靠。很少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焦虑、紧张、易怒还有抑郁。睡眠不好。具体表现与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环境诸因素有关。”

性格都有两面性,学会利用性格的优势。你简单的一句描述,我无从了解内向对你生活的影响到了哪种程度。如果目前你的生活、工作、睡眠、饮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你内心能坦然与自己和谐相处,也是可以的。

【三、关于社交恐惧】

很多人找到我,说自己社交恐惧症,这时候我就会反问他:

“你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你了解社交恐惧症标准的诊断依据具体是什么吗?”

来个小科普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对社交恐惧症状的诊断标准是这样的:

社交恐惧症状的诊断标准:

(1)过分和不合理地害怕别人,患者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

(2)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3)患者极力回避,或者带着畏惧去忍受。

有社交恐惧的人要学习放松,练习,结合专业...

有社交恐惧的人要学习放松,练习,结合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先学会多种放松的方法,想象自己恐惧的场合中,要怎么应对。

等你已经能适应了能应对想象中的恐惧之后,就可以走出户外,去人多的地方(广场、公园)走走,渐渐的联系与陌生人你搭讪……层层递进做系统治疗。

对于你恐惧的事情,你去验证一下,事实上是很少发生的。不用过分担心在社会交往中,你担心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很多人都有自己自卑的一面,但是每个人是独特的。性格内向有内向的优势,社交恐惧以往的文章也有提到过,主要是消除自己的恐惧和不必要、无意义的担心。如果你的困惑积累很久,三言两语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每天做出一点点改变,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卑、内向、胆小、社交恐惧制定改进计划,比如:

早上起床,对着镜子微笑;

先尝试着交一两个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去拓展朋友圈;

去和那些平时你不敢与之交谈的人,打个招呼、发个聚会邀请;

在户外人多的时候,先试一试去观察四周人的...

在户外人多的时候,先试一试去观察四周人的言行表情、眼神肢体语言……

Kuinn相信经过你不懈的努力,你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遇见更加快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