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护航青少年自杀完全可以预防

  • 经验畅谈
  • 2024-09-02

摘要:打造由教师、医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强大心理问题预防团队,携手社区机构共同编织安全网。精神心理专家王振锋坚信,这都是防止悲剧发生的有力保障。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里,青少年如同春天里绽放的花朵,承载着未来的希望。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自杀却成为了导致15至19岁青少年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守护好这些宝贵的生命?

曾任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所长的精神心理专家王振锋,在1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青少年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当前,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自杀预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学校无疑是开展这项教育的最佳场所。

王振锋指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家长期望值过高,导致过分管束;另一种则是对孩子感到失望而放弃管教。这两种情况都容易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或自卑心理,进而成为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据相关数据显示,在青少年自杀案例中,高达60%是由抑郁和精神分裂症引起的。

虽然这些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但由于患者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自杀呢?王振锋给出了他的答案——建立青少年的自信心是关键。他坚信,自信不仅能帮助青少年远离精神压力和沮丧,还能让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自信心的高低,与个人的身体健康、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息息相关。

为了培养强大的自信心,青少年需要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具有意义且实际可行的人生哲学。

因此,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强调他们的成功经历,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而不是苛求完美。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和支持也至关重要。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自信心。

此外,教育部门还应该积极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引导青少年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鼓励他们与父母、朋友甚至医生进行开放和诚实的沟通。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我们可以帮助那些可能面临心理压力甚至是自杀风险的青少年找到出路。

为了进一步加强预防措施,学校可以考虑成立一个由教师、医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心理问题预防团队。这个团队不仅要负责学校的日常工作,还应该与社区的相关机构紧密合作,共同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热线电话,为处于危机中的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帮助。

王振锋坚信,这些举措都是防止悲剧发生的有力保障。

青少年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只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青少年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每一个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