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亲子相处的技巧

  • 心里教育
  • 2024-08-10
篇1:有效亲子相处的技巧

  家长与孩子是亲人,也是冤家,那么强势的家长遇上弱势的孩子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多数人认为家长强势,孩子弱势,教育起来会比较顺手,因为弱势性格的孩子顺从性和依赖性比较强,多数隋况下会尽量接受父母的要求,即便无法接受,也顶多表达一下自己的难处和理由,很少明确地拒绝甚至抗争的。而家长的性格和能力又能满足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给孩子一定的激励。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觉得这样的亲子搭配,教育易如反掌,不会有什么问题。事实上这样的亲子搭配也有缺陷与危机。

  首先是孩子经常会主动或被动地将自己与家长进行比较,弱势性格的孩子如果能力也有些不足的话,可能会在这种比较中产生自卑的心理,而他们的性格特征又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自卑——不仅是自己难以调整,而且也不愿意寻求外部帮助,他们可能无限期地把这种心理深深地压在自己心里,直到把自己压垮或者承受不住一次性爆发。

  其次,弱势性格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强势性格的家长又经常在口气和用词上也比较强硬,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大讲究这些,这就容易造成一种“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困境,孩子又不愿意与家长把这些细节交流清楚,就会在无意之间对孩子造成长久的伤害。

  弱势性格的孩子受性格影响,往往在各方面的成效上与父母的心理预期有差距,父母会因为沉不住气对孩子提出一些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要求,把孩子压垮。

篇2:有效亲子相处的技巧

      和孩子密切相处,从他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和孩子说话时,仔细把他的话听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场。

  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亲情慰藉,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孩子的发展,不要说些他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他达不到的要求,让他觉得辛苦,压力大。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话。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词对孩子说话。  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亲子对话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

篇3:有效亲子相处的技巧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

  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

  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不要再盛怒下管教孩子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

  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篇4:有效亲子相处的技巧

篇4:有效亲子相处的技巧

  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家长该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孩子相处呢?

  内向型孩子

  1.别让内向孩子待在人群中时间过长

  带内向型儿童参加群体活动是一件很费心的事儿,很可能一开始他表现还不错,过了一阵子就开始情绪崩溃不可理喻,让你很没面子。但你要知道,那是因为孩子能量耗尽的原因。所以,如果带内向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记得每过一段时间就带他到较为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吃个点心或者看看风景,可以有效维持他的情绪稳定。

  2.注意让内向孩子拥有个人空间

  内向型儿童难以忍受其他人(尤其是不熟悉的人)对他周遭空间的侵犯,包括突然抱他,碰他,贴着他坐,进入他房间等等,这会快速消耗他们的能量。在理解孩子的感受的同时,也要积极的教会内向的孩子如何礼貌的请他人离开自己的空间,而不是大吼或者动手——“我不喜欢这样”“我想自己待一会儿”等等。

  3.尊重内向孩子的思考时间

  不要急于催促一个内向的孩子对一个问题立即做出选择,给出答案,内向型孩子需要比你想象得多的时间来思考,不要指望孩子回家立即告诉你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他们需要沉淀一下,才会把想说的告诉你。就算你再着急想知道答案,也要给他们时间“你想好了吗?想好了可以随时和妈妈说哦”。不停的催促逼迫他们回答,反而会让他们大发脾气。

  4.当他们沉浸在一件事务当中,最好不要打扰他们。

  当内向型孩子专心的进行一项玩耍的时候,很可能听不见或者假装听不见你的任何问话和要求。不要责怪他们,也不要强迫他们回答你,因为他们可能正在“充电”当中,打断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恼火的事情,逼急了很容易失控。如果你想要教孩子尊重他人,可以在他注意力在你身上的时候和他商量,当不想回应的时候,不要不出声,出于礼貌,要说一下“等一下,我一会儿就好”然后再继续。

  外向型孩子

  1.多多制造外向孩子的社交机会

  如果妄图把一个外向型孩子关在家里,或者期待他能学会“自己玩很久”,你就等着鸡飞狗跳吧!外向型孩子不光是喜欢人群,他们是内心里需要人群,这对他们就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他们只有在人群中汲取足够的能量,才有可能独处一段时间。外向的孩子总是需要与人交流,如果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那么就给他找许多许多的同龄朋友吧,人越多他就会越开心。

  2.毫不吝啬对外向孩子的肯定和表扬

  外向型孩子十分在意外界对自己的正向反馈,并以此来获得精神力量。所以,来自于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对外向孩子来说极其重要,只一遍是肯定不够的。你需要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肯定他,鼓励他,赞美他。稍有松懈,他们就会因为得不到想要的关注而大发脾气。当然,时刻关注一个不停话唠的外向型孩子并且及时进行反馈是一件让人筋疲力尽的事情。最好能给他找一个其他的倾诉对象,同龄朋友或者你的伴侣或者祖辈,让你可以喘口气。

  3、倾听你的外向孩子

  外向孩子是用嘴巴来思考的,他们喜欢不停的说啊说啊,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直到自己最终得出答案,他们不太需要你的意见,只需要一个倾听者。所以,一定要给你的外向孩子许多倾诉的时间,让他可以沉淀思考。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说话时间,他们会浑身难受压力巨大,会有很多事情弄不明白,然后因为困惑而发怒。但是从小教会外向孩子“获得别人的允许再说话”是很重要的,也要注意和孩子的老师多交流,取得老师的理解。

  所以,不论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在他的个性尚未成熟之前,对于儿童个性发展的倾向性,我们不应人为地“纠正”其内向或外向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应顺孩子的自然发展,尊重孩子的性格,让孩子茁壮成长!

篇5:有效亲子相处的技巧

篇5:有效亲子相处的技巧

  晚饭后,妈妈希望贝贝能练一练小提琴,因而不断催促。贝贝磨来蹭去,一会儿去看弟弟玩,一会儿又给同学打电话。妈妈看着手表,离睡觉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照这样磨下去,不是睡眠受影响,就是不能练琴了,不免着急起来。“贝贝,你不是答应我今天要练琴吗?”“是呀。”看着女儿慢吞吞的样子,妈妈心中的怒气不断上升。这时离睡觉还有半个小时。看着她漫不经心地站着,想到女儿将这么多的时间都浪费过去了,忍不住责备她:“你这样不认真,练琴还要大人如此督促,难道不愧疚?”“你不是讲过你不管我练不练琴么!”“可是你既然决定学琴就应当练,否则怎么学得好?”女儿显然不服气,气鼓鼓地开始拉琴。看着女儿心不在焉地练琴,想着睡觉的时间就要到了,若是练下去,便会影响睡眠,心里着急,妈妈硬压下去的气终于蹿了上来。“你若不想练琴就不要练了!”妈妈的语气是很硬的。女儿也不示弱:“不练就不练。”把琴一放就走“等一等,把琴收好了再走!”贝贝又开始悠闲地动作,似乎有意地向妈妈示威。“动作快一些,不要磨蹭。”“我没有磨蹭!”

  两人开始“交火”,待女儿抽泣着上了床。妈妈心中十分难过,想到琴没有练好,睡眠时间也没有保证,更搞得大家心情恶劣,不由懊恼万分。

  这样的情景,每位家长都是熟悉的。我们对孩子怀着满腔的热情与希望,将最理想的计划“套”在孩子身上,但在做此努力的同时,却常常会失去视野,将自己同孩子一起带入痛苦挣扎的死角。

  过急让孩子学习,会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厌恶。

  对孩子来讲,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和活泼、健康的体魄,这两点恐怕是培养所有其他能力的基础。如果我们急于让孩子学某种技能和向他灌输知识,会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厌恶,造成心情抑郁,会从根本上影响他对生活的看法,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成长,实在是得不偿失。

  指责的方式面对冲突,会有更多的不愉快。

  事实上,父母内心深处未尝没有意识到这些,但往往无法面对这种隐隐的愧疚与懊悔,我们不愿承认自己处理不当,为了掩盖这种心态,反而将责任推向孩子,指责他们行为不当,是“懒”孩子,“不听话”,以这样的态度面对冲突,更多的不愉快在所难免,以这样的方式“锻造”出来的钢,恐怕也很畸形了。在这种“危机”关头,家长们应退后一步,问一声自己:什么对孩子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