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考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考验学生的学术能力,也是他们开始接触和理解政治常识的起点。政治常识不仅仅是考试中的知识点,更是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以下是对中学生应该了解的五个政治常识的深入探讨,以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常识一:纳税人的权利与政府的责任
政府机构的建立和人员的生活依赖于纳税人的税收。这就像社区与物业的关系,业主支付物业费,物业就有责任提供服务,保障业主的安全和提高生活质量。政府作为“物业”,其职责是为公民提供服务,而不是夸大自己的作用,好像没有政府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
这种关系应该是基于服务与被服务的基础,而不是权力与服从的不平等关系。
在中国,公民对政府的批评权被视为一种正当权利。然而,现实情况是,批评政府往往被视为禁忌,网络上的敏感词汇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尽管我们可能无法立即改变这种现状,但我们至少应该认识到这种限制是不符合常识的,是不正确的。
常识二:公民的批评权与监督责任
作为公民,我们有权利批评政府的工作。如果政府拿了纳税人的钱却不作为,或者收了很多钱却只做了一点点事情,那么公民就有权提出批评。如果批评没有得到改善,公民应该团结起来,要求政府或相关机构进行变革。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物业收了费却不提供服务,业主们会联合起来要求更换物业。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政府。公民应该要有监督政府的意识,确保政府的服务是有效和公正的。
常识三:爱国与爱党
我们应该爱我们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公民都必须爱某个政党。爱班级和学校是学生正常的情感,因为它们承载了他们的青春记忆。然而,学生没有义务去爱戴某个校长,就像人民没有义务去爱戴某个政党。
在学校,校长如果做得好,自然会赢得尊重和爱戴。但如果校长出现问题,如海南万宁二小的禽兽校长事件,那么就应该立即采取行动,让他接受法律的严惩。这种情况下,爱校而非爱校长,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常识四:面对错误的勇气与态度

无论是个体还是政党,都会犯错。自认为永远光荣伟大正确是可笑的。学生犯错时,老师应该批评他,不是为了责骂,而是希望他能够做得更好。同样,老师也不是完美无瑕的,也会犯错。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这是人之常情。
面对错误,最重要的是承担责任,勇于改过。这样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犯错本身不可耻,但利用权力强行掩盖错误,甚至歪曲事实,这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是正视错误,积极改正,这样才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常识五:公民参与与官员的责任
官员的升降不应只由上级决定,而应与绝大多数公民有关。在学校,老师的工作业绩应由教学成绩和学生认可度来决定,而不是同事的感情和领导的认可。同样,在政府中,官员的表现应由公民的监督和评价来决定。
公民的集体意见应该得到尊重,因为学生和家长的集体性意见是有理有据的,应该被重视。通过这种参与,公民可以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官员的责任和公正。
中学生应该了解这些政治常识,以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更平等、更民主、更公正的国家,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更幸福的生活。这种幸福绝不能仅仅依赖于别人的赐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更多的社会常识,了解更多历史与现实的真相,培养自己独立的思考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