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 心里教育
  • 2024-07-28
篇1: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亲爱的家长,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备这些品质呢?

  一、教育孩子学会生存能力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湿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森林。也许人们会认为,像伊芙雷这样的女孩生来就有才能,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二、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三、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四、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可是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跑他玩。

  五、让孩子多动脑

  一个男孩子因为腿短而无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级台阶,他央求妈妈把(未完待续)他抱上去,母亲告诉他:“动动脑筋你就会有办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车拖到那儿,然后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亲说。小男孩这样做了,一切变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总会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六、培养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孩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4只飞镖,要她投射到办公室对面的靶子上。那个小女孩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教练告诉她:“你应该想到怎样成功,而不是失败。”小女孩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错事或坏东西在所难免的,不要老是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某样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开。

  八、给予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那么稀奇古怪,你应高兴的是他们拥有较强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创造的导师。

  九、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学会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这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篇2: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燥、自负,情绪不稳定等等,这都是情商不足的表现,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情商虽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但更重要是后天发展的。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一、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二、教育孩子学会生存能力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湿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森林。也许人们会认为,像伊芙雷这样的女孩生来就有才能,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三、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可是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跑他玩。

  四、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篇3: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与高创新人才为基础的经济,或者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人才是创造知识的主体,创新能力是知识的源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21世纪必将是人类的创新时代。

  在21世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创新能力的大小,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科技与军事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强,必将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取得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在21世纪都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每一个单位和企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水平,对单位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21世纪对每个人一生的贡献、地位、财富产生重大影响。一个人创新意识强、创新能力高,他必将为21世纪做出重大贡献并且也因此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在21世纪,社会人的收入将与他对社会的贡献紧密挂钩。换句话说,在21世纪,贡献越大的人必将是越富有的人。因此21世纪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水平高低,将与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迎接知识经济的时代,迎接创新世纪,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也是每一个国民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人都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人人都要迎接创新时代。

  创新心理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即创新人格、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新心理素质这三方面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创新人格发展的状态与水平,对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只有创新人格发展良好,才能有比较强的创新意识,或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创新过程中遇到困难百折不挠,克服创新中的难关,最终取得创新成果。而一个人只有创新意识强,才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作用,才能调动创新能力,去攀登新的目标,突破新的难关。

  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从家教开始。父母特别要培养孩子的创新人格,鼓励孩子积极进取,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追求真理。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上进心和质疑精神。

  不要把创新心理素质即创新人格、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看成高不可攀的,看成不是我们普通人的事情;不要误认为那是大科学家、大艺术家、大发明家的事情。我们家长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人人都有创新心理素质,只不过水平高低、性质特点不同而已。

  我们的家长在21世纪一定要抓住对孩子创新心理素质的教育,一定要抓紧对孩子创新心理素质的教育,一定要树立人人都有巨大的创新心理素质的观念。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的。在家庭教育中,一切不利于孩子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的话不说,一切不利于孩子创新心理素质的事不做。只要教育方法得当,自己孩子的创新心理素质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我们每一个家长在新世纪都要把孩子的创新教育与国家对创新战略的部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行动做好对孩子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为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