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培养孩子自信,克服自卑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分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的人,往往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陷,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卑,会使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丧失前进的动力,进而影响到人的一生的发展。
孩子自卑心的产生,主要有6个原因:
一是由于目标定的过高,连遭挫折的打击,使孩子心灰意冷。
二是家长常常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使孩子老是发现自己的劣势,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
三是父母对孩子苛求过严,若孩子稍有失误,父母就大加指责,甚至打骂,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
四是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能使孩子体验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形成自卑心理。
五是孩子的一些起码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有些孩子在集体中被冷落、被轻视、被嫌弃,得不到同伴的友谊,从而伤心自卑。有的孩子家境贫寒,在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方面不如别人,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
六是因为自身存在生理缺陷。如有的孩子先天残疾,长相丑陋,也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
有一个孩子的自卑心特别强。他认为自己的相貌不够出众,他觉得不会有人喜欢他,他觉得自卑;他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突出,认为老师会讨厌他,他觉得自卑;他认为自己某天穿的衣服不够漂亮,他认为别人会笑话他,他觉得自卑。总之,他认为他的自卑都是有理由的。所以,他不喜欢说话,不喜欢言笑,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关在屋子里,自己疏远了别人,还认为是别人疏远了自己,这就更有理由自卑了。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心理学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卑感强的人常常胆小、怯懦、孤独、沉默,不喜欢交际,进取心不强,对人不热情,经常回避群体活动,做事犹豫不决。
那么,怎样克服自卑心理呢?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帮助孩子克服自卑的训练方法:
1、及时肯定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当孩子有了好的表现,取得了一点成绩,做了一点小事,父母都应给以及时的肯定。适当的鼓励,会使孩子的心情兴奋而愉悦。因为幼小的孩子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价值的。家长的表扬、肯定,对孩子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其实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和尊重,赏识你的孩子,就会使孩子树立信心,使孩子在内心萌生“我是好孩子”的意识。而一味地抱怨只能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感觉中沉沦,从而销蚀了他的生命活力。
2、让孩子参与安排、主持家庭事物。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改变一下家庭里的主从关系,让孩子安排周末活动计划,安排节日家宴的菜谱,决定家里购买家电的品牌,参与房间布置的设计……让孩子有“当家”的感觉。这样,孩子在参与安排、主持家庭事物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自信心也会逐步提高。
3、让孩子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多数并不是不会,而是因为缺少自信。他常常这样想:如果我答错了,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等下一次有把握时再发言吧。于是他会变得更加胆小。其实他错了,因为即使他答得不对,老师一纠正,他会记得更加牢固。所以应鼓励孩子主动发言,争取第一个发言。
4、让孩子走路挺胸抬头。
如果仔细观察人走路的姿势,就会发现,人走路的姿势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心态。自信的人走路往往挺胸抬头,自卑的人走路往往弓腰低头。所以,走路时,你只要把胸挺起来,把头抬起来,就会促使你产生一种自信的心态。“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心里就有了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这点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人的内在心态可以外显在人的行为上,人的行为也可以反作用于人的内在心态。
5、让孩子谈话时用眼睛注视对方。
和别人谈话时,能正视别人,看者对方的眼睛,就等于告诉对方:我很诚实,我相信你,请你也相信我!它既能给自己信心,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6、让孩子面对高山或田野大喊大叫。
如果你的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说话声音像蚊子叫,你不妨带他去登山或郊游,面对高山、田野,你可以让孩子尽情大喊大叫,这时他会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十分洪亮,发现自己原来也很自豪的。
7、让孩子扬长避短。
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让孩子扬长避短。家长不要经常唠叨孩子的短处,而要经常提到孩子的长处。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越比孩子就会越自卑。
8、要用成功人士做典型示范。
例如: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相貌丑陋,眼睛凹陷,前额窄,嘴唇厚,活像一只大猩猩,但他没有自卑,而是扬长避短,不当演员,专攻写作,完成了《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世界级文学大师。再如:亚历山大身体佝偻,莫扎特口吃,贝多芬耳聋,爱迪生小时候被称为“笨蛋”,丘吉尔两次大考落榜,但他们不因此而灰心,不丧失生活勇气,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9、让孩子常把“我”想成“我们”。
胆小的时候,往往把“我”想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感到无助,于是产生自卑。如果把“我”想成“我们”,就会减少压力。就拿考试来说,你这次考砸了,你要想一想考砸的绝不止你一个,还有别人。如果你想着是“我们”考砸了,压力就会小得多。
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你的外表可以不美丽,但你的言谈可以美丽,你的举止可以美丽,你的心灵可以美丽;你的身高可以不高,但你的志气可以高,你的生活热情可以高,你的人生姿态可以高。只要你充满自信,你就可以塑造一个积极向上、开朗洒脱的自己。
篇2:培养孩子自信,克服自卑
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很多人都比较的自卑,不敢大声说话,不苟言笑,都是独自一个人在某个小角落里默默注视着他人,其实他们心里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就因为自卑的心理,让他们抬不起头来。所以内心世界一片黑暗,他们很少交到真心朋友,就这样痛苦的活着。自卑是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克服的,建立自信,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
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练习当众发言
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肖伯纳、田中角荣、德谟斯梯尼等。因此,当众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学会微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篇3:培养孩子自信,克服自卑
一般来说,如果家长经常说自已的孩子“聪明”、“能干”,他就会认为自己很不错,什么事做起来都很有信心。如果家长经常说自己的孩子是“笨蛋”、“傻瓜”,他就会认为自己“很差”、“不行”,做起事来信心不足。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较差,往往以家长对他的看法来评价自己。即使有一些独立的见解,也是较为片面、简单的。倘若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当,反复唠叨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产生自卑。所以说,孩子的自卑不是天生的,而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
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家长的要求要恰当,不能苛求,要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和现有水平。对于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红灯满堂”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订改进措施。家长可提出,先争取有1-2门功课及格。如果达到要求,及时鼓励。然后再提出争取能使其他几门功课也及格,一步一步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会有失败,家长应沉着,有耐心,既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又要鼓励孩子赶上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我们常会发现,当许多孩子聚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有的孩子却在一边一言不发,目瞪口呆。孩子之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主要是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相形见细的孩子必然会感到自卑,因此,家长必须要有意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为此,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阅读,广交朋友,到大自然中去游览。使孩子感到自已有知识。有能力,以消除自卑。
帮助孩子克服自卑,爱护孩子的自尊心最为重要。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马上就沉下脸,轻则训斥,重则打骂,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帮助他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振奋精神,去克服困难,争取好成绩。
有些孩子上小学之后还会有尿床现象,有的家长企图以暴露孩子的缺点,让亲戚、朋友、邻居都知道他尿床来刺激他,使他“醒悟”、“惊觉”过来。结果,适得其反,孩子自尊心受到挫伤。自卑紧张,尿床越来越重。也有些家长注意爱护孩子的自尊心,为孩子保密,不让其出丑,尿床时还安慰他,不尿床鼓励他,有了这样的家长,再经过恰当的治疗,孩子尿床好得很快。
自卑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克服它,也应有一个过程。家长应有耐心、信心和恒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孩子自卑一定能克服。世界上有许多名人,如达·芬奇、拿破仑等,他们幼年时均有自卑,但他们均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取得辉煌的成就。其中尤为典型的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幼年是一位口吃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后竟成为世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演说家。

篇4:培养孩子自信,克服自卑
一、有针对性的鼓励
孩子出现自卑自闭,家长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比如很多孩子自卑是因为接触的人少,这也是为什么自闭症在山村里留守儿童中出现的较多,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丢在老家给爷爷奶奶抚养,孩子每天接触的人固定就那么一两个。
所以家长应该对症下药,既然孩子是因为接触人少,那就鼓励孩子多走出家门,到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去玩,比如说菜市场,集市上,超市里,商场里,游乐场等等,凡是人多热闹的地方,家长都应带孩子去尝试一下。
因为人群中热闹繁华的氛围会直击孩子的内心深处,让孩子感情升温。家长这时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如果孩子对人群持抵抗情绪,家长应耐心安抚,并告诉孩子跟人群在一起是多么快乐美好的事情,鼓励孩子大胆走到人群中去;如果孩子对人群表现出了兴趣,家长应进一步鼓励孩子大胆跟人群接触甚至交谈。
如果发现孩子是因为家庭条件差而自卑,那么,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尝试靠自己的双手去赚钱,不在乎赚钱多少,主要是付出了多少努力。这样既能让孩子懂得赚钱缺失不容易,钱多钱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努力过,同时也能让孩子打开心结而不再自卑。
二、适当的表扬
家长对孩子的夸奖表扬最好适度,不能因为孩子做了一点很小的事就不停夸奖,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
表扬过度的后果是,一旦哪天孩子没能得到像往常一样的表扬,就会心情低落,异常沮丧。要是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孩子很容易再度发展成自卑。
比如孩子表现的好,那么就给予适当的表扬或者奖励,如果只是一些小事,夸奖几次后就不要再夸了,不要让孩子形成依赖性,觉得做某件事就是为了得到表扬,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的想做某件事。
三、鼓励孩子交友并给予表扬
孩子为什么自卑自闭,其实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孤独,没有朋友,长期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如果孩子交到了好朋友,家长要多表扬,认同孩子的眼光,让孩子相信自己,觉得自己其实也可以有朋友不用再孤单了。
好的朋友就像生命里的一束光,能照亮人的心灵,交朋友能帮助孩子逐渐走出自卑自闭的状态。

篇5:培养孩子自信,克服自卑
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一种“望子成龙”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可是有的孩子自卑心理很强,总是觉得自己脑子笨,因而不求上进,自甘落后,这真的是让家长着急万分,那应该怎么样来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一般说来,孩子的自卑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很多都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得法造成的。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差,经常会以成年人对自己的看法而评价自己,即使有了独立的见解,往往也是比较简单、片面。因此在这个时期,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恰当,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很多家长的“恨铁不成钢”心态,对孩子的行为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并且唠叨起来没完没了,这种不公正的评价也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还有的因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身体不好,都会产生自卑感。
二、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宜,评价要合理
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时,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恰当的要求,给予合理的评价。比如有的孩子考试门门都不及格,那么第一步,家长可以要求孩子争取几门及格,如果孩子达到了要求,家长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要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怕孩子有反复所以操之过急,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精神,耐心分析孩子反复的原因,鼓励孩子赶上去。只有这样,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才能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
三、讲究方法、给予鼓励
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孩子没考好,只要有了认识,不是满不在乎,家长就应该体谅孩子的心情,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而不是感情用事,一昧的讽刺、挖苦,指责。埋怨。
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有“破罐破摔”的思想,批评对他们往往效果不大,表扬、鼓励倒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孩子有了进步,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也要对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肯定,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振奋精神,克服困难,而且也可以加深家长同孩子的感情。当然在表扬的同量,也要指出孩子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自卑感不是一天形成的,克服它,也要有过程,当家长的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孩子有反复,也要对孩子有自信心、恒心、耐心、坚持不懈地教育和帮助孩子,孩子的自卑感一定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