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磨砺:经历铸就儿童的未来

  • 家教心得
  • 2024-09-02

在教育的漫长旅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那些行为“出格”的孩子们。他们的手黑乎乎的,布满了墨水渍,或是书包里凌乱不堪,书本卷曲如纸团。这些孩子们的行为,有时并非他们本意,而是缺乏一种至关重要的元素——“经历”。

什么是“经历”?它是指孩子亲自去感受一件事情,无论是帮助父母拿报纸,还是与伙伴出游,或是在痛苦中挣扎,甚至是大灾大难中的生存。只有让孩子们亲身经历,他们才能与你产生共鸣,对你的苦口婆心有所感受。

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还孩子“经历”的权利。

现在的孩子们,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像是笼子中的小鸟,温室里的花朵,被“无情”地保护起来。他们缺少“经历”的机会,家长们只是关心分数,不让孩子参与家务,这导致了孩子们眼高手低、责任感弱,自私自利。

想象一下,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他们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苦,看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因此学会了感恩、珍惜、责任和坚强。这是因为他们“经历”了苦难。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必须将孩子“经历”的权利还给他们。

二、为孩子创造“经历”的机会。

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经历”的机会。例如,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引导他们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定,不要跑闹、喧哗,不要破坏公共设施。在感恩节时,要求孩子们回家帮父母做一件事,替父母分忧,这样就创造了孩子经历感恩的机会。通过不断创造亲身经历的机会,孩子们的成长将是充实和快乐的。

三、及时预防孩子不良的“经历”。

既然是“经历”,就会有不适合孩子发展的“...

既然是“经历”,就会有不适合孩子发展的“经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预防孩子的不良“经历”,如不去网吧,不看不健康的书刊,遵守课堂纪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不做违法的事。当发现孩子有不良“经历”时,要及时疏导,平时也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动向,将孩子的不良“经历”机会扼杀在萌芽状态。

“经历”是人生的魅力,生命的美丽是因为“经历”了人间酸甜苦辣。孩子的童年会因为许多难忘的“经历”而终身受用。顾新佳(教师)的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只有通过“经历”,孩子们才能真正成长,才能学会珍惜、责任和坚强。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有意义的“经历”,让他们在生活的舞台上,经历风雨,见世面,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爱心的未来栋梁。让我们携手同行,为孩子们的成长铺就一条充满“经历”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