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进了校园,家长的心中便多了一份牵挂,这份牵挂往往与孩子的考试成绩紧密相连。尽管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尽管大学的“独木桥”已经不再那么狭窄,但成绩的重要性依然深深植根于家长的心中。
一旦孩子的成绩出现了突然的下滑,无论是由于粗心大意还是在某个知识点上的欠缺,家长们都会感到焦虑和困惑,不知如何是好。
资深的情感智力训练师樊理,在面对家长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时,提出了他的独到见解。樊理认为,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平均成绩,以判断分数下降是否是由于试卷难度导致的普遍现象。如果并非如此,家长应该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试卷,找出他们做得比平时好的地方,并给予表扬。
这样做不仅能够安慰孩子沮丧的心情,还能激发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在分析试卷的过程中,樊理强调,家长不应该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应该假装不懂,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例如,家长可以说:“这个题目真的很难,我也不知道怎么做,让我们再读一遍题目吧。”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能会在反复阅读题目后,突然灵光一闪,找到解题的线索。
这种成就感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比珍贵的,家长也应该为此感到高兴。
樊理还指出,一两次考试的失败并不值得担心,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并共同解决问题。大声责骂和毫无根据的横向比较只会让孩子害怕和厌恶学习,而温和真诚的帮助则能让孩子重拾信心,向更高的分数冲刺。
有些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平时做作业时表现良好,但在考试中却容易犯错,甚至粗心到抄题目都能抄错。对于这种情况,樊理认为,粗心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一种行为习惯。他建议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来培养孩子的细心,比如通过设定时间限制和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口算题,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细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感到无所适从。樊理的建议是,家长首先要保持耐心,不要简单地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其次,家长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期望是出于爱,而不是压力。
当孩子感受到这种爱时,他们就会有动力去实现父母心中的目标。
面对孩子成绩的突然下滑,家长不应该感到束手无策。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重拾信心,最终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爱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