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数的奥秘:于丰的智慧闪光与“减少加多法”的魅力

  • 家教心得
  • 2024-09-02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前进小学的教室里洋溢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学习氛围。

刘老师,那位总能用简单的话语点亮知识火花的智者,给学生们出了一道既考验逻辑又富有实践意义的题目:“前进小学的8个班级,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帮助农民摘豆角的活动中,他们的辛勤劳动收获颇丰,每个班级的成果分别是:55千克、50千克、48千克、54千克、49千克、53千克、54千克以及53千克。

那么,问题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否迅速算出,平均每班摘取了多少千克的豆角呢?”

刘老师的挑战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孩子们心中的探索欲。“看谁算得快!”他鼓励的话语,如同春风拂过心田,让每个孩子的眼中都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在这群跃动的心灵中,于丰,那个平时就以思维敏捷著称的孩子,几乎是瞬间举起了手,自信满满地给出了答案:“平均每班摘得豆角为52千克。”刘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仿佛预见到了一场精彩的解题盛宴即将上演,“于丰,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计算秘诀呢?让我们一起领略智慧的光芒。”

于丰站起身来,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与兴奋,开始阐述他的独特见解:“其实,求平均数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窍门,那就是先选定一个‘基准数’。在这道题目中,我选择了50千克作为这个神秘的‘参照点’。

接下来,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数字的舞蹈,你只需将那些超过基准数的班级多出来的千克数累加起来,同时,别忘了从这个总数中减去那些不足基准数的班级所缺的千克数。最后,将这个结果除以班级总数,得到的商再加上我们的基准数,奇迹就发生了——它正是我们寻找的平均数。”

刘老师听罢,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数学之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太棒了,于丰!这种方法简洁高效,我们不妨给它一个响亮的名字——‘减少加多法’。

操作起来也很直观,选取基准数50之后,对每个数值做增减标记,5+0-2+4-1+3+4+3=16,接着16除以8等于2,最后50加上2,答案清晰可见:52千克,正是每班平均摘取的豆角重量。”

刘老师继续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激励与期待:“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不仅速度快,计算过程也大大简化,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的一把利剑。它教会我们,面对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换一个角度思考,或许就能发现一条通往答案的捷径。”

在这一刻,教室里回荡着的不仅是于丰解答问题的声音,更是对知识探索的热情,以及对创新思维的无限向往。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似乎都有了一颗种子,正等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破土而出,绽放成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