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引言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受到父母们的宠爱,不管做什么,长辈们都会让着自己,从而渐渐的使孩子们承受不了挫折,将输赢看的过于重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介绍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失败和挫折。
孩子对输赢的过于在意
现代幼儿园中,有相当多的孩子非常“自我中心”,凡事都要以“我”为优先,十分在意输赢或得失。这种现象的形成有两个原因。首先,孩子的坚持度决定了他们完成一件事情的成果。坚持度高的孩子做什么事都非得完成不可,否则绝不罢休,而且还常有点挑剔、求好的完美倾向。坚持度低的孩子,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废,或草草了事。其次,环境对孩子的个性产生影响。孩子会观察与模仿父母如何处理失败与挫折,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较多地强调或者暗示凡事都要赢,孩子当然也会以此为准则。
尊重孩子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有些孩子坚持度高,非赢不可,而有些孩子既期待又害怕受伤害,怕输。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坚持度高的孩子,父母不应该煽风点火、要求更好,而应该让他们体验一些输的惨痛经验,才能明白“赢”是怎么回事。对于害怕失败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将标准降低一些,温和地坚持,让他们渐渐体会不轻言放弃的美好感受。
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父母常常认为让年幼的宝宝经历挫折太早是不好的,因此当宝宝遭遇挫败时,父母会心疼不已,要么为宝宝的挫败找理由,要么过分地哄骗,并小心呵护避免孩子再次遭受失败。然而,这样做不能让孩子了解到真正成功的意义与失败的价值。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让他们知道跌倒了能够再爬起来,在成功时,也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例如,对于输不起的孩子,父母可以告诉他们,即使是爸爸妈妈也有失败的时候,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从失败中学到东西。
反思成功与失败的定义
父母对成功与失败的定义会影响孩子对输赢的看法。成功并不一定要赢过别人才算赢,父母应该以浅显的语言告诉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尽心尽力地完成,而非把别人打败。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奖赏,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同时,也让孩子明白,失败可能仅仅是未能达成预设的目标,但是,失败有时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让他们知道即使是父母也有失败的时候。与孩子讨论自己处理失败的方式及心路历程,会让孩子更了解父母,也更能思考成功与失败的意义。
结论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引导。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给予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反思成功与失败的定义,都是帮助孩子建立健康心态和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步骤。通过这些方法,孩子将能够更好地面对失败和挫折,从中学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