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任性的策略

  • 心里教育
  • 2024-07-28
篇1:应对孩子任性的策略

  从孩子任性的形成来看,多数是由于父母无意或有意的娇惯和迁就造成的。父母越是迁就退让,孩子就越容易任性。所以面对孩子的任性,父母不能心软。比如有时候和孩子去商店,看见某一个不适合他玩的玩具,孩子缠着父母非要买下来不可的时候,那么不论他哭也好,闹也好,哪怕在地上打滚也好,父母都必须统一意见,态度一致,明确地告诉孩子,不可能给他买这样的玩具。

  俗话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只要坚持不买,那么孩子哭闹一会儿,自觉没趣,只得自己收场。对付孩子的任性,就像压一根弹簧,你一松,它就会反弹。

  孩子任性怎么办

  分散注意力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易于为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比如孩子固执地要买玩具,父母可以对他说:“这个玩具不是最好玩的,我们到前面的商店去看一看,那里可能会有更好玩的玩具。”

  孩子一般会相信其他商店里会有更好的玩具在等着他,这样可以等孩子任性的情绪过去后,再晓之以理,劝他放弃买玩具的念头。有时候,孩子想买玩具的念头只是一时的,等离开吸引他的玩具后,会很容易地将刚才要买玩具的事情忘掉。

  让孩子多和伙伴们一起玩耍

  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个人的意愿与多数人不一致,那么就会被否定。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和他的同学、伙伴一起玩耍。因为在同龄人中间,如果孩子一味地任性,他就会为群体所孤立,所以即使在家中,比较任性的孩子当处在群体之中时,他也不会轻易地把任性表现出来。而且,在群体中,那些通情达理、不任性的孩子也会在无形中给任性的孩子以示范,让他们感到任性只会遭人厌弃,而通情达理才会融入群体之中。久而久之,孩子身上任性的毛病就会逐渐淡化。

篇2:应对孩子任性的策略

  “不,不,不给我买变形金刚我就不回家!”玩具店前,涛涛大声喊叫,无论父母怎样哄,涛涛就是不松口,执拗地坚持着。他常用这种方法向父母要东西,而且“拗”劲一上来,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

  孩子有四种“武器”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武器”。

  兵器谱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兵器谱排行第二:哀告

  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兵器谱排行第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兵器谱排行最后: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

  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

  父母“应战”只宜智取

  粗暴地对待孩子的要求是不明智的,拒绝孩子需要技巧。

  应战武器一: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应战武器二: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应战武器三: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应战武器四: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应战武器五:“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篇3:应对孩子任性的策略

      孩子任性不仅造成了父母的巨大痛苦与悔恨,而且也给自己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然而,孩子任性的性格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应该说,其根源仍然是父母家庭教育不当,即任性也是不正确家庭教育造成的一种结果。

    当前,中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为过多的关爱,大多数孩子都非常任性。人们经常听见一些父母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只要有一点点不顺心,他就哭吵个没完,脾气比谁都大。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劝也没有用。这样发展下去怎么了得?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这种任性的坏习惯呢?”

    任性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心态,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大人。孩子任性,的确是家长所面临的一道棘手的难题。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方面是因为当孩子向家长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家长的教育方法很不恰当,不是通过耐心说服教育,而蛮横地加以拒绝。孩子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理所当然会任性。

    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中成员对待孩子的任性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任性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可能会处于溺爱孩子而尽量护着孩子,而爷爷、爸爸则想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而严厉拒绝。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毫发无伤。于是,孩子因为有了靠山,往往会变本加厉地任性。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任性坏习惯呢?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①不予理睬

     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腾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②耐心劝导

     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她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她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③适当地“惩罚”

     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篇4:应对孩子任性的策略

孩子任性是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然而,任性的行为如果不加以纠正,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并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来分析家长应该采取的策略。

孩子任性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不合理的索取、固执己见以及不顾家长劝告的行为。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任性可能是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因此,教育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理解他人成为了关键。

以罗罗为例,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做出一些干扰他人的行为。在面对心仪的玩具时,他甚至采取了抢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也反映了他对他人感受的忽视。

面对罗罗的任性行为,老师采取了一步步引导的方式来教育他。首先,老师指出抢夺他人的玩具是不对的,并建议他采取借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玩乐需求。然而,罗罗的反应出乎意料,他不仅不听老师的劝告,反而选择了哭泣和孤立自己。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罗罗的任性行为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情绪表达,而是一种需要被重视和纠正的行为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家长和老师应该保持一致的教育态度和原则,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一致或矛盾的行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家长和老师应该耐心地与孩子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例如,可以通过奖励制度来鼓励孩子用礼貌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此外,家长和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或阅读故事书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从而减少任性的行为。

应对孩子的任性行为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耐心引导。通过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同理心,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5:应对孩子任性的策略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4)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有可趁之机。

  (5)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如果孩子更加执拗,哭闹、喊叫,弄得你很难堪,你可以不说任何话,直接抱起孩子回家。

  如果遇到入园的时候,你正赶着上班,这时可以二话不说,直接送孩子到班里,跟老师说明情况,然后离开幼儿园。如果孩子坚持不吃饭,或吃零食,你必须坚持不给他零食,同时让他不吃饭。

  (6)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

  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