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 经验畅谈
  • 2024-07-28
篇1: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8岁的小侄子自我管理能力很差,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定性,很难在一件事情上坚持下来。

  学校老师经常跟他父母反映,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东张西望,就算是孩子喜欢的音乐课、画画课,他也经常出现违纪行为,自控力极差。

  他的父母也发现了这一点,孩子在家无论做什么事,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却又控制不住还要这么做,常引起大人的反感和不安。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

  自我控制能力差是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令很多家长苦恼。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给他们每人一颗好吃的糖果。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糖果,只能吃一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会再次得到一颗糖果。

  也就是说,如果能控制住自己吃第一颗糖果的欲望,总共可以吃到两颗糖果。

  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两颗糖果。

  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

  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糖果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力。

  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颗糖果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

  换句话说,甘于等待的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对孩子们来说,自控力是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

  综上所述,培养一个自控力强的孩子,是何其的重要。

篇2: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有三:

  一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困境;

  二是对于自主性的抗争;

  三是出于维护自尊的需要。

  了解了青少年的这些心理变化,就知道戒网瘾的重点在哪,其它不必扯得太远,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才是关键。

  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环境控制法

  父母发现孩子上网频繁,不必太着急,不必发脾气,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行为,不要跟孩子发生冲突,怎么办呢?

  那就是先改变上网环境,比如家长可以把电脑搬到客厅去,这样孩子上网就不那么方便了。孩子不同意的话,父母可以耐心对孩子解释:这是家庭环境必要的调整,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父母工作和学习也需要用电脑,这样全家人都很方便。这样耐心解释,孩子也无话可说,也就接受了。

  父母控制的是环境,孩子控制的是自己,这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办法。就好比,我原来在北方工作,喝太多的白酒,酒瘾很大,没办法控制,后来我来南方工作了,南方人生活节奏快,没时间喝酒,环境变了,我也就没机会喝酒了,酒瘾就戒掉了。

  2、自我管理法

  让孩子通过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强化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如鼓励孩子自己去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和孩子协商改变网瘾行为的计划,如何管制自己的网络游戏行为,规定每天的上网时间,还要包括计划未执行时怎么应对,计划完成后怎么自我强化,这些全部都要写在规定之中,孩子与家长都必须严格执行

  3、榜样示范法

  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那么孩子的行为最终也会发生改变。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与那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孩子交往,模仿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自我控制力,这些都对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帮助

  4、疏导支持法

  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方面,也可以对孩子进行劝解、疏导、安慰、解释、鼓励、保证和具体的行为指导。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爱和支持,他就可能去上网,在网络游戏里寻求支持和安慰。因此,父母可以对孩子的网瘾行为在理解、尊重、接纳的前提下进行劝解和疏导,对孩子戒网过程中的焦虑情绪进行安慰,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对孩子的疑虑给予解释和保证,恰当地对孩子的行为做具体的指导。 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解释、鼓励、安慰和帮助越多,越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改变孩子的网瘾行为。

篇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既然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给孩子适当的诱惑

  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要求时,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学会耐心等待。

  譬如,孩子没有写完作业就要出去玩,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现在出去玩可以,1小时后要回来写作业;如果你完成作业再出去玩,你就可以玩2小时。

  在诱惑面前,让孩子明白事理的过程可能要很久,但对他们自控力训练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改变,每当想对孩子发火时,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在心里默念十个数,用深呼吸来控制自己的怒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足以感染孩子去模仿。

  父母可以像朋友一样告诉孩子自己内心起伏的变化,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更深刻地理解父母如何从沮丧、愤怒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使自己开心和快乐的。

  潜移默化中,孩子也能照着父母的样子去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此外,家长还要用心帮助孩子区分不同伙伴的行为,引导他们认清哪些同伴的行为是正确的、适宜的,哪些行为是消极的、需要改正的。

  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

  大人的目标得不到满足尚且会伤心、会恼怒,更何况孩子,因此一定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时间和空间。

  当孩子的意愿达不到时,家长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情感变化,做到感同身受。

  ★家长可以陪着孩子在合适的场地放声歌唱或者大声喊叫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家长可以陪着孩子狂奔、打球或者做其他运动来平息心中的怒火;

  ★家长可以陪着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譬如打游戏、看动画片等,甚至陪着他们伤心、落泪也好,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个体。

  父母所做的情绪疏导为他们今后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打下了好的基础,也培养和加强了他们对自己情绪自控的方式方法,自然而然自控力会得到好的发展。

  引导孩子敬畏规则

  一些常规要求、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待人处事的规则意识,一定要求孩子长期坚持做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习惯成自然,当孩子养成了习惯,就能很好地约束自己,规则的建立是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的必要手段。

  家长从最初就不能放纵孩子的自由散漫,不放过任何一个训练他们自觉性的机会,加强他们的自控力,持之以恒,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善于沟通和鼓励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表现和能力。

  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增强他们的自控力,而不是用指责、辱骂来压制孩子,相信孩子会更信任父母并听从父母的建议。

  ★父母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绘本或视频小动画来帮助孩子体会自控的重要性;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棋类游戏、拍球或跳绳比赛等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

  ★父母可以用有趣的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啦”“跳皮筋”等来帮助孩子学习控制自己的动作;

  ★父母可以与孩子轮流进行某项活动,依次进行的方式能让孩子学会等待;

  ★父母可以与孩子交换角色,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其存在的问题,提高孩子的同理心。

  当孩子表现出变化和进步时,父母要肯定他的表现,学会夸奖孩子,孩子会心甘情愿地去努力、去改变。

  鼓励可以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有利于自控力的锻炼,家长对孩子的友好和尊重所建立的自尊心及自信心,都是自控力最好的武器。

  学会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我见过增强孩子自控力的最好的方法。

  心理实验表明,要求孩子站着不动,如果仅为保持一定姿势,孩子就不易控制自己;如果在活动中担任一个角色,比如学习士兵站岗,孩子则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孩子在家里随地乱扔东西还不收拾,家长不要直接命令他应该做什么,可以换个说法:你是今天的环保小卫士,这个荣誉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只有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人才能获得。

  孩子一旦意识到自身责任,就会产生强大的自控力,指引他去做。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边玩边学,家长可以请他当老师:这些题好难啊,爸爸妈妈都不会做,赶紧做完,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到底怎么做。

  孩子自然会很感兴趣,主动去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篇4: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自控力、抗挫力和幸福力,是今天众多家长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家庭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焦点。

  在第十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所分享的观点,带给与会者许多有价值的启发,而且还有不少可以具体操作的干货。

  人际关系的“整合”塑造了大脑的连接

  丹尼尔?西格尔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他们之间互动产生的联结,以及在互动中传递的能量和信息。照顾者和孩子之间能量和信息流的交换,会塑造大脑的活动,而大脑的活动又会塑造大脑本身的发展。所以,除了基因会影响大脑的发展外,这种信息的共享,也就是经历,同样能塑造大脑激活的方式及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能够塑造神经元连接。”他表示,人们在关系中建立的联结塑造了大脑中的连接。当人与人之间能够接纳彼此之间的差异,并且形成有同理心的联结时,整合的关系就形成了。整合的关系会促进大脑的整合,大脑整合又是一个人所有调节能力的根本,孩子就得以获取幸福力和抗挫折能力。

  当大脑在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得到发展,无论是孩子,青少年,还是我们成年人,都会找到生活的意义感,获得更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幸福力。

  什么是孩子幸福力的核心特征

  “整合”是丹尼尔?西格尔在演讲中使用的一个核心概念,不过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他是这样来解释的: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关系式,即整合的关系会导致大脑的整合,而大脑的整合会提升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抗挫折能力。

  整合的关系意味着,父母能看到孩子真实的自我,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体验,或许孩子与你期待的不同,但你要接纳这种差异,用富有同理心的、关爱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建立联结。

  抗挫折能力也是如此。我们具备抗挫折能力,是因为我们能够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包括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之间,与他人构成的外部世界之间,甚至与自然之间发生整合。

  因此,“整合”也就是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是幸福力的核心特征。

  在他看来,大脑是一个非常整合的系统,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脑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变得越来越整合。0~12岁的孩子会吸收许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整合到他们大脑里原有的理解中。大约12岁的时候,大脑开始重塑,整个青春期大脑重塑的主要目标实际上是获得更大程度的整合。

  三个“S”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控力

  “关系中的整合,是孩子安全型依恋的基础。”丹尼尔?西格尔表示,当你有安全型依恋关系,就会引起大脑的整合,从而使得大脑发展良好,具备更好的自控力。

  而自控力意味着你能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情、思维、记忆、行为、冲动、道德感以及人际关系。自控力,有时候也被称为执行功能,指所有这些我们控制自己经历的方式。

  你可能会问:“如果我希望孩子具备这些良好的执行功能,有良好的自控力,我作为照顾者、教育者或者一个支持孩子发展的人,我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点,是孩子“被看见”(seen)。

  被看见的意思是,你的感受、想法、意图、思维(这是所有这些过程中的一部分),都能够被照顾者关注到。因此孩子要想获得安全型依恋,除了观察孩子的行为,观察孩子在做什么,

  父母还需要看见孩子的内心。有些父母只关注孩子在做什么,而不考虑孩子的内心主观感受。有些父母则能看见自己孩子的内心。这两种孩子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点是“安全感”(safe)。

  安全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照顾者,我们保护孩子,这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父母不能是危险的来源。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如果父母是孩子恐惧的来源,孩子就会陷入所谓的生物学上的矛盾状态。

  第三个方面是“被抚慰”(soothed)。

  被抚慰是指,如果孩子情绪低落,照顾者会采取行动让孩子情绪平静下来,把孩子从低落状态带到感觉良好的状态。这种抚慰尤其重要。

  为了发展安全型依恋,孩子需要这三个方面,也就是在信任的基础上孩子需要被看见、安全感和被抚慰。

  “我们并不是提倡完美教养,提倡照顾者一直都要完美地做到这些方面,而是当某些方面做得不好时,照顾者需要进行修复,与孩子重新建立联结。既然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需要牢记,要想让孩子获得安全型依恋,父母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现,陪伴孩子并参与其中。父母要关注当下,身心在场。”

篇5: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控力就是控制自己的能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的、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重要品质,是情商的重要要素。自控力

  的发展对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极为重要,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孩子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电视、电脑及其他娱乐活动充实了生活的内容,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他们在想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被这些大人们热

  衷的生活所打扰,以至于控制不了自己的行动,,耽误了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高的孩子如何培养

  ◆家长来反思

  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内心需求,爸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有些爸妈本身脾气就比较火爆,耳濡目

  染之下,孩子自然也就会变得缺乏耐心、浮躁、脾气暴躁。爸妈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成长学习过程起着榜样的作用。如果爸妈总是因为小事而发牢骚,或者因为孩子做错事就大发牌气,大声斥责,或者家庭气氛紧张,爸妈经常吵架孩子长期缺乏安全感,同时缺乏爸妈的引导,孩子很难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孩子的自控力要依靠爸妈日常生活的引导与教育,如果爸妈对于孩子只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放任自流,缺乏亲子沟通,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控制力。因此,爸妈要以身作则,应该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爸妈这样做

  1.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贯的原则。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妈对孩子的自控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比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

  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事等。爸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和原则,不迁就、不随意改变,淅淅地孩子便会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2.帮助儿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爸妈们要及时帮助儿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点其实很容易做到。当他刚上学的时候就让他自觉地去完成作业,预习新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活和学习的规律以后,那么当他成为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时候,也一样会遵守自己的规律,形成良好的习惯。这需要爸妈们用耐心,从开始协助孩子一点点地实现。

  3.让孩子有意识地提高自控力。

  爸妈们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情境来自我暗示。比如当自己学了一会儿就感到静不下心时,闭上眼晴,调整呼吸,然后有意识地把自己学习

  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厌倦情绪忘掉,暗示自己其实是刚刚马上要学习,然后做出奋斗的表情开始继续学习。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自控力会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