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复习:句子之句子的排序与衔接
在中考语文的复习中,句子排序与衔接是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句子排序要求考生能够将杂乱无序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而语句衔接则要求考生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中找到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连贯流畅。这两个考点不仅考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考验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考点的具体内容,并提供一些复习方法和建议。
考点检索:
1. 句子排序:对杂乱无序的句子进行合理的排序,通常需要考虑空间、时间、事物发展顺序或人们的认识规律。
2. 语句衔接:结合语境,找到合适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可能需要考虑关键词、关联词、句子结构、语义照应等因素。
一、句子的排序
句子的排序是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进行的。这个逻辑顺序可能是空间的,比如描述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可能是时间的,比如叙述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也可能是事物发展的顺序,比如说明一个科学原理的发现过程;或者是人们的认识规律,比如从现象到本质的阐述。
在进行句子排序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这有助于把握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理清思路。根据不同的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来推测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时间、空间、逻辑转换等标志词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的顺序。
例如,在一段描述旅行经历的文字中,我们可能会看到“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这些就是明显的逻辑顺序标志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句子的正确顺序。
二、语句衔接
语句衔接的难度在于不仅要考虑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考虑语义的连贯性和情感的和谐性。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做好语句衔接的技巧:
1. 分析关键词:寻找与上下文语义紧密联系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衔接的线索。
2. 抓住关联词:注意句子中的关联词,它们是连接分句的重要语法手段。
3. 筛选同义暗示句:通过分析上下文的语义,找到与文意相符的句子。
4. 把握对象:保持主语的一致性,确保句子之间的连贯性。
5. 剖析结构:分析句子的结构,确保前后句在语法上的匹配。
6. 注意照应:保持文章的一致性和严密性,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语义照应。
7. 揣摩语气:根据表达目的,保持句子之间的语气一致。
8. 比较色彩:确保所选句子在语体色彩或感情色彩上与原文相符。
例如,在一个描述自然美景的段落中,如果前一句是描述阳光的温暖,下一句可能需要承接这种美好的氛围,继续描述阳光如何照亮了周围的环境,而不是突然转折去描述阴暗的场景。
【例】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一样,在各自环境中独立诞生,但传承3000多年的,只有汉字。
②这种文字对3000多年来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③后期的隶、楷、行、草,均发轫于斯。
④在河南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可以看到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甲骨文。
⑤十几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即源自甲骨文。
⑥它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造字法则。
A. ①⑥⑤③④② B. ④⑥②⑤③①
C. ①②⑤③④⑥ D. ④⑤③⑥②①
【解析】这个例子中,④句提到“甲骨文”,应放在首位,这样就排除了A项、C项;⑥句中的“它”指代第④句中的“甲骨文”,所以④⑥相连,排除D项。这样就可以确定答案为B。
【答案】B
复习方法和建议:
1. 多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对语言节奏和逻辑顺序的敏感性。
2. 分析文章结构:在学习课文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练习排序题目: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增强对句子排序的直觉和技巧。
4. 注意语言标志:在日常阅读中,注意那些表示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的语言标志,提高对它们的敏感度。
5. 分析错误选项:在做句子排序题目时,分析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有助于加深对正确排序的理解。
6. 培养逻辑思维: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7. 学习关联词:掌握常见的关联词及其用法,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8. 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以考试的形式复习句子排序和衔接,提高应试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践和运用,考生可以在句子排序与衔接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同时,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适用于中考语文复习,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沟通有着积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