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时不妨让孩子“我行我素”
不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再去责怪他们缺乏独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独立性,完全取决于父母对他从小的培养。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父母们就面临着如何培养他们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挑战。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父母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1. 启发孩子自解困难
生活中,孩子常常会遇到各种小难题。例如,临出门时,孩子突然想起老师要他带红色的东西去幼儿园,而时间对孩子和父母都非常紧迫。此时,大多数父母可能会立即帮孩子寻找合适的物品。然而,一个更明智的做法是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你可以问他:“你的红帽子也是红色的,是否可以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不仅学会了变通,还能在紧张的情况下保持冷静,思考解决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比如在1分钟内让孩子列举出所有整理玩具的方法。
这些有趣的练习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敏捷性,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集中精力,找到解决办法。
2. 解围不如学自救
当孩子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向你求助时,你是否会帮他编个理由来应付?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相反,你应该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首先,找出孩子无法完成作业的根源,是缺乏组织能力还是其他原因,然后从根本上停止为他“擦屁股”。
你可以给他一本日历,让他记下活动时间,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图画作为提醒。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3. 教孩子权衡利弊

家庭出游计划与同学的生日派对时间冲突时,孩子往往会感到左右为难,并向父母寻求帮助。这时,父母不应该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应该帮助他们分析每个决定的利弊。
你可以问孩子:“如果你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会怎么样?而你不去参加别人的生日聚会,同学又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对话,孩子学会了权衡不同选择的后果,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经常练习做决定的孩子,在长大后面临复杂情况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4. 从失败中站起来
当孩子参加球队选拔赛被淘汰,感到沮丧并决定放弃时,父母应该如何应对?理解孩子的感受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失败。你可以告诉孩子,没有人是完美的,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鼓励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在同伴面前坦诚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激励。
这样的经历将帮助他们建立坚韧的品格,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5. 与同伴协商问题
当孩子与同伴因为电视节目选择而产生争执时,父母不应该直接介入,而是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协商解决问题。你可以提醒他们,争吵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冷静下来,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例如,可以让他们通过扔硬币来决定,或者鼓励他们讨论各自的理由,并达成共识。
这样的经历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和妥协,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