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给大家分享两个故事案例:
故事一:一对年轻夫妇为了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复述力,每次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亊后,便要求孩子重述一遍。有一次,听完做《狼和小羊》的故事后,孩子认为可爱的小羊不应该被凶恶的狼吃掉,便加了一个情节:小羊拼命奔跑,并且大声呼救,正好被猎狗听到了,猎狗跑过来勇敢地与狼搏斗,终于战胜了可恶的大灰狼。孩子的父母听了非常生气:“我是这样讲的吗?下次好好听着,别讲错了!”孩子感到很委屈,连听故事的兴趣也没有了。
故事二:一个农夫带着两个孩子在自己庄园里收割庄稼,一群大雁悠然自得地飞向那遥远的天际。“爸爸,大雁要飞到哪儿去?”孩子问。“他们要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父亲回答。“如果我们也能够飞,那多好呀! ”另一个孩子说道。父亲惊异地望着孩子,“如果努力,也不是没有可能的。”父亲鼓励说。若干年后,就是这一对想飞的孩子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莱特兄弟。
记忆力和复述力是一种能力,可是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异想天开”,给故亊加上一个精彩的尾巴时,却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惜不仅被父母打断,而且被父母指责。这就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或许就扼杀了天才的火花。
同样是“异想天开”,莱特兄弟的父亲却是被孩子惊人的想象力所震慑,不敢否认人某天也能像大雁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际之间。可能就是这种鼓励,使莱特兄弟最后自己动手,让这个“异想天开”的梦想变为现实.让人类从地面走向天空,直到今天一直在向遥远的太空进军。可见,大胆的想象躭是创新的前提,是发明的预示。可惜我们生活中多的却是故事一中的父母,把孩子的某些似是幼稚、不切实际的而实际上包含想象力的言论常斥之为“胡闹!异想天开!”这就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限制了孩子的活动,使孩子处于外界的压力之中而无心创造。
想象是孩子思维活动的主体,想象越丰富,思维越活跃,创造力越突出。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是一种突然的发现和新创作,其过程是一方面来自创造者内在的特有的本质,另一方面就是生活中的人、事、物及环境的启发与激荡。小孩创新能力的提高,独立思考的养成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启发。”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创造性思维更偏重于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非常规、反常规的思考方式,往往有想象和幻想成分的参与。这就意味故亊一中的孩子那种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多么的不平凡,多么的宝贵。但宝贵的思维方式能否延续,能否发展,以至于最终决定他们是成为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还是成为有着智慧型头脑的人,与父母对他们“异想天开”的态度是紧密相关的。
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当孩子天真地向父母发问或用自己的想象来解释某些客观事物时,父母不能一笑置之或随意地加以嘲笑,而应正面鼓励并积极引导孩子大胆幻想。不仅如此,父母还应该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异想天开”诱发他们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第一、作为家长,要让孩子充分拥有做事和思考的权利;同时家长还应努力创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气氛,以利于孩子自主性的确立和培养。
第二、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既是天性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素质。因为好奇,孩子就会有探索周围亊物的兴趣,并在探索活动中丰富和积累知识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使孩子拥有较多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机会。
第四、不要嘲笑孩子,,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嘲笑孩子就是扼杀他们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犯错误,就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所以要鼓励孩子多想多问。
篇2: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数学和想象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孩子的数学能力之所以差,恰恰在于想象力的缺乏。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应当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训练和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其实,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可随时随地地进行,而且也很容易找到训练材料。
例如,孩子看了电视以后,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将想法在大脑中投影出来,这是训练孩子想象力的好办法。带孩子在商店里巡视了一番食品货架后,你可以编出一个游戏来:大家闭上眼睛,试着回忆哪一行是什么样子的。孩了能记住什么样的图片或数字?哪一样商品在上层?现在想象一只长颈鹿从货架中走过,3个孩子骑在它的背上,他们看起来怎么样。只要孩子觉得这样的游戏很有趣,家长就有许多机会帮助他们训练出“内在眼睛”,这是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
一般来说,这一过程至少要到十几岁才能发展成熟,所以在学习进程中遇难则退是很可能的。举例来说,将现实中的物体分开,如钱币、火柴棍,这是容易的事情。如果我们用符号来代替苹果,就进入了抽象符号的水平。同样,用想象画出苹果可以帮助那些处于抽象思维进口边缘的孩子。
画图表来说明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同样的效果。将圆饼不断分割,可以帮动理解分数的概念。开始时用真刀实物,然后用剪刀剪纸饼,最后在真的或者想象的黑板上画出图。最后,这一概念便会不断内化,整个过程可以在大脑中形成,不用图片也不用剪刀,孩子仍然可以用它去解决愈来愈复杂的公式。
如果你的孩子对分数的理解感到困难,你也许需要从真的饼开始。要记住,
篇3: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老师问小朋友:“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回答道:“盖房子。”教师笑了。显然,这是她认可的正确答案。然而,偏偏有一个男孩子举起了小手说:“可以打狗!”孩子们笑着嚷嚷开来,老师的脸色有些不好,他不大喜欢这个淘气的男孩子,这孩子常有怪点子,还常常爱捣乱。但打狗并没有错,老师示意孩子们静下来,不再提这件事了。
当我听到这事时,心里想,多聪明的孩子呀,如果我是老师,我一定要赞扬他,并让其他上朋友一起再想想,不能能举出砖的其他用途,使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我们常采用的教育形式中,死记硬背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一个学生在考试时提出了与标准答案不同的看法,尽管事实上学生是对的,但卷面上他的分数往往要被扣掉,反之,背书背得好,却很少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却可能会得到高分。这种教育方法,不能不说是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实,敢于求异思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一个人成材的必备条件。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不同的答案,而不要限制孩子,阻碍孩子开阔视野。成人在考虑问题时,常要受到许多潜在的因素的限制,但孩子却不同,他们可以让思维插上翅膀尽情驰骋,他们常常会想出出乎人意料的答案,这是很可贵的。
亚洲某地区在训练大象时,为了防止大象跑散,有时会用绳围出一个圈。按说,这个“障碍”对于大象是毫无阻拦作用的,但奇怪的是,大象却将之视为不可逾越的阻隔,从来不设想去跨出樊篱。听这事时,讲述者是笑着当趣闻说的,而我听后感到一丝悲哀,由大象而联想到我们人类,在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这种实际上并不具有障碍作用的障碍使我们望而却步呵。所以,我们不仅自己要设法突破思想的牢笼,就是对孩子,也是少设障碍为好。当我们看到孩子思想的火花闪光之际,一定要及时表扬,而不要视而不见,更不能带着偏见去压制。
要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意识,就要从小事做起。例如,平时,要支持孩子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尝试,玩玩具和做游戏时,不一定非要孩子照一成不变的模式去做,不妨出点新花样。我家孩子去泡泡少儿报班时,我去培听了节课,老师出了个问题,孩子的想法真是奇样百出,当时把我吓了一跳,我想有些事情,孩子因“异想天开”而出了差错,不要急于去责备孩子,而最好帮助孩子分析一下,找到更妥当的方法,并告诉孩子什么是可行的,给他适当的提示,让他换个方法再试试。做对了就要给予表扬。这样,孩子便会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得自信。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也就习惯去用脑筋想一想了。
此外,不要让孩子认为父母的知识就是绝对不能更改的。让孩子具有一些“怀疑”精神,对他扩展思路是有益的。要知道,没有科学家的大胆想象和艰苦验证,也许今天我们还会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科学的每一进步都离不开大胆的设想,也离不开对现有模式的“怀疑”,如果我们的孩子只知道老师和家长给的答案去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就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了。
训练孩子多动脑子,可以常给孩子出些智力题,还可以同孩子一起猜迷语、玩插拼玩具。只要我们注意孩子多动小脑筋,遇事想办法,他就一定会成为聪明的有所创新的孩子。

篇4: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世界著名作家歌德小时候,他母亲常给他讲故事,但她讲故事比较独特,总在讲的中途停下来,留下一个让小歌德想象的余地。让他发挥想象,续说下去。由于自小就受到想象力的培养,使歌德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现在很多成人喜欢给小学生讲故事,但这些故事大都大完整。其实,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这点说,这是不利的,而让孩子续故事则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我们每个人能够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借助于合理的想象可以理解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了解古今中外的丰富知识,并进行创造性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善于发挥想象。例如,语文课学习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启发学生听着老师的讲解,仿佛站在一叶顺江而下的小舟之上,满天彩霞把江水映红,远处传来猿猴的啼叫声。数学课解应用题,指导学生寻找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关系,为了搞清楚各种关系,可在脑中将各种数量变为线段,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形象的,帮助解题。写作文更离不开想象,有时可用续写名篇的方法;美术课也是如此,可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画出出入意料的品。
小学生要多读书,增加头脑中表象的储存量,这样想象就有了原料,能够展翅翱翔。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爱迪生从11岁起就阅读了百科全书和牛顿的许多著作。结果,杜甫写出了数百首烩炙人口的著名诗篇;爱迪生做出了一千多项科学发明。我们感叹这些大家想象力之丰富,应从他们的勤奋学习中得知,这才是想象之源。
爱因斯但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兴趣、热情是进行想象活动的直接动力。教育者为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千方百计地去激发他们的兴趣。热情,当儿童对活动倾注了接受之情,就可能驱使他去努力想象他的研究对象。世界地图太常见了,为什么只有魏格纳才能由此想象到“大陆漂移说”呢;物体发霉长了绿毛也是司空见惯,为什么只有弗莱明才能由此想象到其中的杀菌物质,发明了青霉素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使他们的一举一动)耳闻目睹都和科学产生联系,进行创造发明。热情成了想象的原动力,所以学者高尔顿说:“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
家长应该为孩子多创设一些情境,在活动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发展。以下活动可供参考。
让孩子根据歇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通过绘画、手工及科技活动,训练孩子创造才能。
对静物作动态想象,变元声为有声想象。如出示一幅画面,要求孩子围绕画面主题,写出画面上人物精神。动作、语言。
对抽象的词作具体形象想象。如“和平”。“懦弱”这样的词,要求孩子以场面或人物动态来表达词的意思。
另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引导孩子想象,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加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走向成功之路。

篇5: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使孩子更多主动的去学习,同时积累学习学习素材,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
指导孩子丰富头脑中表象的储存
因为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材料,所以,谁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多,谁就有更多的进行想象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要启发孩子多观察、多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参观各种公益活动,走亲访友等,都可以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为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可以请孩子用语言描述,或者家长与孩子相互描述。还可以通过写日记,把头脑中的表象再现出来。
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形象化的东西特别多,让孩子有意识地留心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有利于增加表象的积累。
指导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
想象以形象形式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重要作用。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积累。比如,背诵的课文要记牢,要有一个文学名句、名段摘记本,随时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而且利用休闲时间翻阅。这样在想象时,可以拓宽想象的天地,增加想象的细密程度和丰富程度,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不论是音乐、舞蹈、美术、体育、书法,还是天文、地理、生物、化学、航模、舰模、电脑,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脑海,而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十分有益。当孩子们的兴趣小组成果得到展示或者获得表彰奖励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想象力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
孩子在小时候,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有时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时还自言自语。家长应该看到这既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机会,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要积极鼓励孩子,不要冷言冷语,更不能随便阻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去编去讲,适时地给以赞扬,指出不足。好的故事,让孩子用笔记录下来,不断修改。天长日久,孩子的想象能力会越来越强。
篇6: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是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理解生活的独特方式。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往往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和死记硬背,这种模式可能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阻碍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鼓励孩子多动脑筋、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以及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故事的开头: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幼儿园的老师正在和小朋友们讨论砖头的用途。当老师问到“砖头可以干什么?”时,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盖房子。”这是老师预期的答案,也是大多数孩子能够想到的第一种用途。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男孩子举起了小手,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调皮的光芒,说道:“可以打狗!”这个答案出乎意料,孩子们顿时笑成一片,老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悦。尽管这个淘气的男孩子并没有说错,但老师的反应似乎暗示了他的答案并不受欢迎。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这个男孩子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他能够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想到砖头的另一种用途。这种求异思维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展示了孩子的创造力,也预示了他们在未来面对问题时的灵活性。如果我们能够鼓励这样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仅仅追求标准答案,那么我们的孩子将会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育的挑战: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评价学生的方式通常是基于他们在考试中背书的能力和是否能够给出标准答案。这种评价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害怕犯错,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提出不同的答案,即使这些答案可能与现有的标准答案不同。
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不要因为这些想法与传统观念不同而予以批评或忽视。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例如鼓励他们创造性地玩耍,或者参与各种艺术和手工艺活动。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阅读,因为阅读可以打开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家庭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家里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不要因为他们的想法天真或离奇而嘲笑他们。相反,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例如一起做科学实验、艺术创作或角色扮演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教育的未来:
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们的教育体系也需要进行改革。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考试和评价体系也应该更加多元化,以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学校与企业、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世界中应用和锻炼自己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不仅是为了他们的个人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的进步。通过鼓励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我们不仅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个体,还能够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社会奠定基础。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孩子的想象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想象力的翅膀上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