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奖孩子,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可操作起来却有不少门道。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而表扬就像是给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但这个加油的过程,可得讲究技巧,不然可能加的是水,越加越糟。
你知道吗?有个很形象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你真棒”,这句话听起来温暖如春,但如果用得太多太滥,反而可能成为坏东西,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夸奖孩子也要讲求方法和方式。
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话,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简直就是脱口而出的口头禅。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
”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了赞赏的语气。
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样随口的夸奖,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极影响呢?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举个例子吧,假如孩子只是帮忙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说:“好孩子,你真棒!
”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
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这又是家长们的另一个常用语。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的。一方面,他们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时会选择回避,因为他们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有一个实验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研究人员让一群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如何呢?
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了容易完成的任务;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经常会无意识地说出口。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而言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一样,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你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做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夸奖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小事。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形成和发展方向。因此,家长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让表扬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真正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