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正确与误区正确的探索阶段(约2岁前后)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五感需要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他们应该通过看、听、闻、摸、尝来感知事物,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然而,一些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绊着,特别是由保姆带养的家庭,可能会刻意安排孩子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从而降低孩子主动接触新事物的本能和兴趣。
正确的表现阶段(约3岁前后)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应该大胆地表现出他们想象到的各种事情。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动手能力会有所提高。然而,最常见的误区是让孩子去背唐诗、认字甚至学外语,这样的做法反而会限制孩子用自己的思维去感知生活,也不利于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
正确的理解阶段(约4至5岁前后)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应该从以前偏重于对五彩的认识,转向淡彩结合甚至纯黑白颜色的水墨画学习。这对提升他们的感官品质会有很大帮助。此外,孩子们在行为上应该能动静结合,并对一些可能枯燥乏味的色彩和图形有一定的关注能力。然而,很多孩子缺乏安静地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对应当关注的事物不能收放自如,放任自己的情感与喜好。
正确的逻辑阶段(约在学龄前一年内)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应该体验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和表达能力。然而,许多家长急于与小学教育“接轨”,将一年级的学科知识下放到这个阶段,让孩子开始为作业而苦恼。
正确引导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上海师大艺术与学前教育系副主任李燕指出,学龄前的孩子还不具备接受抽象知识的能力,过早地知识性传输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兴趣培养,也会阻碍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因此,在入小学前的一两年,培养孩子们的能力与品行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引导算术学习
对于幼儿教育,没有必要刻意教他们在作业本上一五一十地计算加减法。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购物,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触简单的计算。打扑克、玩大富翁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
正确引导游戏
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与其去学珠心算,还不如让他们玩过家家,让孩子在情景游戏中体会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多变。
正确引导识字
相对于识一箩筐的字,学会开口表达、善于正确表达则显得更为重要。对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爱看小人书、爱用笔涂鸦、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这将为将来的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行为基础。

结语
早期教育的正确与误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正确的引导将帮助孩子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