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 父母宝典
  • 2024-07-28
篇1: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儿子做事情总喜欢留尾巴——拿衣服后,衣柜抽屉敞开着;翻书后,书柜门打开着;蜡笔颜料用过后,盖子与本体远远分离;无论是走进还是走出,家门总会在他的身后大大地敞着……说过多次后,儿子依旧屡教不改,如果我提醒他,有时他还会振振有辞地反驳:“敞开就敞开!可以随手拿随手放!方便啊!”

  然而,我没和他生气更没帮他整理,只是叫他和我玩一个“游戏”:“你把嘴巴张开,没我的指令你千万不能要闭上,一闭上就输了,知道吗?”因为孩子喜欢做游戏,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为难的游戏规则。15秒过去了,儿子不耐烦地朝我看,我没理睬他,24秒时,儿子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妈妈!好了没有?!你叫我张嘴巴张到什么时候?!”我乐了:“你这话好像在哪里听过呢?对了!是你的书柜和衣服柜子!它们现在正这么说你呢!不信?你去看看!”过一会儿,儿子不好意思地走过来:“衣柜和书柜的嘴巴,全部都已经把门‘关’上了。”

  我的体会是,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很多时候和他生气讲大道理根本没作用,只有让他切身体会到错误的本性,才能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失。这个做法能使孩子快速而直接了解到他的难受和事情之间的关联,既含而不露的对孩子不良行为进行了批评,也很容易让孩子接受并予以改正。

 

篇2: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周末,宝宝的妈妈和几个同事带孩子去公园玩。刚开始几个小家伙玩得特别开心,可后来为一个玩具发生了争吵,推搡之间,宝宝被撞倒在地,一气之下,宝宝抢过玩具扔到水池中间去了。宝宝妈妈看到孩子的行为后,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要求他向大家认错,不料宝宝犯了犟脾气,脖子一扭,径自走了,谁也拉不住他,宝宝妈妈气得说不出话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批评孩子可以说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必修课。但如果不分时间、地点,采用不适宜的方式批评孩子,甚至把批评变成对孩子的情感虐待,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自卑、孤僻的性格,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引起孩子和父母唱对台戏,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批评孩子也要讲究技巧。下面是几位妈妈的经验谈:

  莫华妈:讲清规则 对不少孩子来说,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识规矩与规则的过程。因此,孩子犯错误时,大人应该先弄清楚孩子是不是明白相关的社会规则与规矩,再据此判断应不应该批评孩子。

  小彭妈:正面积极引导 父母应该针对孩子所做的事情,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指出他的错误所在,并告诉他只要改正,仍然是讨人喜欢的孩子,引导孩子朝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

  米来妈:对事不对人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小错误就否定孩子以前的努力,更不能搞大清算,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将孩子批评得体无完肤。只需明白地告诉他,这件事情做得不好,错在什么地方,以后要注意改正,这就足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达到教育目的。

  美华妈:避免当众批评 当众批评往往易伤害孩子的自尊,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心理,前面的案例就是最好的佐证。有些父母认为,当着别人批评孩子,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自尊,刺激孩子改正错误,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

  丰丽妈:批评中肯定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和肯定,父母批评孩子时,也应该设法寻找孩子错误中的闪光点,肯定孩子以前的努力和成绩,批评中的肯定是最有效的批评,不仅可以督促孩子改正错误,还可以帮孩子建立自信。

  紫莫妈:不要拖延时机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应该尽快指出,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孩子的错误如果比较严重,采用冷处理是必要的,但不能拖延太久,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

 

篇3: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无论是做家长,还是做老师,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很少能冷静的找到一种妥善而有效的方法,父母往往会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不注重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父母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声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事半功倍。

篇4: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指出,批评是一种负强化法,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结果只能是“家长出了气、孩子不服气”,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的确,家长通常采取的批评方式很有问题:唠叨、生硬、严厉,结果越批孩子越皮,反弹力越大,越对着来、顶着干。最后搞得父母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学会批评孩子,掌握批评孩子的技巧,是做父母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一、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人甚至因此而酿成千古大错。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三、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四、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六、批评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重新再来”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篇5: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篇5: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关于批评的技巧:

  一、“低声”:孩子犯错误时如果家长大声训斥往往会给孩子惊吓,结果就是你所说的话孩子根本没听进去。如果家长用与平时说话不同的声音,即低沉有力的声音来批评孩子,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认真听你说的话,并且低沉有力的声音也可以表明家长认真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低声”冷处理的批评方式比家长的大声训斥更为有效。

  二、“沉默”与“暗示”:孩子做错事时都会害怕自己受批评的,这时如果家长立刻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教育那么孩子反而会觉得“果然如此”而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相反,家长如果只是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孩子们反倒会觉得心理紧张和不安,并且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同样的,家长用“暗示”的方法来启发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乐于接受批评,也可以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

  三、批评应当适时适度:孩子犯的错误都是由平时的一点一滴小错开始累积的,他们做了一件事后往往很快就会忘记了。因此,在孩子有不当行为出现时就应该及时地进行纠正,家长们的批评教育应该趁热打铁,否则就会错过纠正行为的最佳时机,那么适当的批评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批评孩子切忌“重复念叨”,适度的批评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唠叨多了反而让孩子把家长的话当作耳边风。

  若民十分懂礼貌,在家会自己收拾书桌,会帮助妈妈洗碗,自理能力强,在学习上也十分自觉,这对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做得很好了。妈妈的成功经验是,每天都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给出及时的表扬,这样孩子的良好行为就会日积月累,好孩子就培养成功了。

  关于表扬的技巧:

  一、要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有些家长比较吝啬自己的表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没有多少可表扬之处或者总是期待着孩子有些惊人的良好行为。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能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那父母们所期待的惊人成果就是由这些简单的小事累积而成。因此,父母应该慷慨地给予孩子表扬,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塑造良好行为。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更需要较多的表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适当提高表扬的标准。

  二、及时表扬。值得表扬的行为出现时,家长应该给予立即的表扬,否则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表扬,那么这种表扬就无法增强孩子的良好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思维模式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相联系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三、具体表扬。家长在给予表扬时应当越具体越好,这样孩子才清楚自己为什么被表扬,这样表扬才能达到目标。例如,孩子今天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妈妈在晚饭时表扬他说:“你今天表现很好。”结果表扬大打折扣,孩子一般不会明白自己好在哪儿。假设表扬变为:“你今天按时做完了作业,妈妈很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你真棒”“你真好”只能暂时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是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受到表扬,长期泛泛的表扬还容易养成孩子骄傲的习惯,听不得半点批评。

  四、表扬应当注重孩子行为的过程。孩子经常会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听从老师的教导想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回家后帮家长洗碗,可是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若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训一顿,那么孩子再也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此时,家长应该先冷静下来,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如果知道孩子的“好心”之后更应该先表扬一下孩子良好的意图,再教会孩子如何做出正确的行为。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出孩子敢于探索研究的精神,让其做出更多良好的行为。

篇6: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犯错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孩子不犯错误。很难想象,一个不犯错误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犯错误是孩子们的基本特征和应有权利。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成熟的。当孩子们犯了错误之后,就需要受到批评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家庭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但在真正履行职责的时候,就有部分家长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当孩子犯过错时,这些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骂孩子,不讲究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父母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方法、讲究技巧,按孩子能够接受、也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技巧究竟有那些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5点:

  1.低声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气急败坏、高声大嗓。其实这是一种极其落后而低级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施之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易造成孩子胆小懦弱;施之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易造成孩子倔强叛逆。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必须抛弃这种教育方式,而且要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进行。“低而有力”的声音,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这种低声的“冷处理”,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那些爱大喊大叫、大声斥责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都不害怕父母,而且有很强的叛逆性。而那些对孩子采取和风细雨式批评的家长,往往受到孩子的尊重。

  2.沉默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较严,又沉不住气,不管大错小错都会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这个出发点也挺好,但时间长了,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改错的位置,他就不会自我反省、主动改错。而且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做错了事时,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家长的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在家里,孩子喜欢、害怕的家长是说话少的一方,而对整天唠叨的家长孩子并不当一回事。

  3.暗示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及时的正面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及时的正面教育,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认识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行为准则。但有时候,如果孩子所犯错误不是特别严重,不需要正面指出,则可通过侧面教育的方法进行,这个方法就是暗示。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就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同样一个错误,同样一个孩子,家长采取直接批评教育和暗示教育,后者的效果要好得多。

  4.换个立场

  换个立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要以宽容之心对待,要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孩子,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么做,想一想自己小时候是否犯过同样的错误。当你站在孩子立场上理解孩子的时候,你对孩子进行的批评教育,就会避免过分严厉和简单粗暴。也只有站在孩子立场上理解孩子的时候,你的批评指导孩子才能乐于接受。

  换个立场的第二层含义是: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批评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那个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当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原来并不承认、不想告诉我们的东西反而通通都说了出来。原来喜欢撒谎的孩子也变得乖顺、诚实起来。

  5.适时适度

  有些家长比较粗心,在教育孩子时易犯冷热病。对孩子的错误,有时间、想起来了,就说上几句;没时间、想不起来了就“pass”过去。但等某一天心情不好,或者孩子又犯了新错误的时候,这部分家长又记起了孩子过去的错误,于是新账老账一起算,而且很严厉。这样时有时无、松紧不一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正常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他们的时间观念比较差,加上好玩的天性,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刚犯的错误转眼也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事倍功半。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当你指出孩子前几天所犯错误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不承认,还会觉得父母小心眼,老拿过去的事情找茬。所以,当发现孩子的错误时,家长最好及时指出、及时纠正,不要等到明天或者后天。

  以上五种技巧,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候应该注意的。当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聪明的父母还有许多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技巧,也不妨说出来,让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我们在交流、学习的同时完成好我们神圣的教育使命。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犯错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孩子不犯错误。很难想象,一个不犯错误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犯错误是孩子们的基本特征和应有权利。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成熟的。当孩子们犯了错误之后,就需要受到批评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家庭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篇7: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篇7: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家长批评孩子时常说一句话:我是为了你好。可是,你知道怎样才是真正为孩子好吗?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批评孩子的三大原则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除了掌握以上三个批评的原则外,学会批评孩子,掌握批评孩子的技巧,是做父母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批评孩子有以下六个技巧。

  一、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三、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四、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六、批评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重新再来”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篇8: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篇9:有效批评:培养孩子成长的艺术

  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我们批评孩子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我们可以用凝重表情、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孩子的错误的态度,语调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缓慢地如谈心般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着孩子的眼睛。

  2、批评孩子一定要客观,实事求事,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父母的感受如何等,千万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有几次把屋里弄得很乱,批评孩子时就不能说孩子总是把屋子弄得很乱。

  3、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唠唠叼叼说个不停,却说不到要点上,尽说一些废话和孩子反感的话,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于是索性左耳进右耳出。所以批评的话不在多,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4、不要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如不要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笨。因为孩子爱睡懒觉就说孩子懒。

  5、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合和孩子的朋友面前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留面子。批评最好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进行。

  6、父母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要一致,如果父母的看法都不能统一,孩子就更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7、不要翻旧帐,不要因为孩子这次的错误而把孩子过去的所有错事重新数落一遍,这样会让孩子反感,觉得自己只要犯了错误,就永远无法摆脱,既然摆不脱,改又有何用。

  8、批评结束后不要仍长时间板着面孔,比如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犯了某一错误好几天不同孩子说话,或者好几天对孩子态度不好。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灵感到压抑和沉重,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9、平时在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只批评不表扬,孩子会因你只看到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而不满,从而不愿意接受批评。

  10、批评孩子的同时要告诉孩子谁也免不了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孩子,父母仍然是爱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