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滋养。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五大“营养”。
营养一:肯定
误区: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喜欢用诸如“笨蛋”、“没用的东西”、“不争气的玩意”、“废物”等负面词汇来讽刺挖苦孩子。他们往往只看到孩子的不足之处,却忽视了孩子自身所取得的进步和努力。甚至有些父母还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以此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观点: 《知心姐姐》杂志曾进行过一项调查,询问中小学生在新世纪里最希望得到什么。在接受调查的3671名中小学生中,有56.82%的孩子希望父母能看到他们的进步并给予肯定;另有56.47%的孩子希望父母不要总是拿自己和别的孩子比较,不要总是说别人的孩子比自己强。
由此可见,父母应当学会赏识孩子,多鼓励和赞美孩子。试着改变那种惯用两个手指指责孩子的做法,而是要把习惯指责孩子的食指收起来,将夸奖孩子的大拇指翘起来。
营养二:自由
误区: 有些家长担心如果放任孩子可能会耽误他们的学习,因此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限制孩子的行动自由、控制孩子的零花钱、干涉孩子的阅读选择以及打压孩子的兴趣爱好。
观点: 自由是心灵成长的基础。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四种自由:一是行动的自由,教会他们成为时间的主人;二是零花钱的自由,教会他们如何理财、学会量入为出;三是读书的自由,让孩子自主获取知识;四是兴趣的自由,帮助孩子发掘内在的潜力。实际上,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往往是由于家长给予的自由太少造成的。
营养三:情感
误区: 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情感教育的投入。他们对孩子付出了许多,但却很少期待或要求孩子做出回报。
观点: 首先要培养孩子感动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一个感情丰富、懂得感恩的人。一个人应该能够被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事物所感动,并且能够随时将这份感动转化为感恩的行为。作为父母,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感恩行为,重视孩子的爱与回报,引导他们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还应该培养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

营养四:宽容
误区: 不少家长能够宽容对待他人,却难以容忍自家孩子犯下的小错误。他们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和问题,而忽视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观点: 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权利,我们应该允许他们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宽容对待孩子的错误,比一味的指责和打骂更能让孩子接受,并且有助于他们改正错误。如果我们不能宽容地对待孩子,那么他们长大后也很可能对别人和社会抱有苛刻的态度。
营养五:梦想
误区: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梦想过于遥远、不切实际,甚至觉得孩子是在胡思乱想。
观点: 梦想是孩子前进的动力,父母应当支持和保护孩子的梦想。梦想能够让孩子们变得与众不同,学会坚持。正是有了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才有可能将其变为现实。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梦想,并鼓励他们在众多梦想中找到那个可以实现的理想。
---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他们需要不同的“营养”来帮助他们茁壮成长。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自由、情感、宽容和支持,帮助他们成长为健康、快乐、自信的人。